支教帮扶反哺基础教育, 与时俱进助力乡村振兴

—— —我校 2018年 “三下乡” 社会实践活动纪实

期次:第135期       查看:122

  本报讯(记者 肖依婷)1918年,胸怀天下的毛泽东以从一师毕业为起点,上下求索,探求中国革命和建设之路。2018年,为纪念伟大校友毛泽东从一师毕业 100周年,引领青年学生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,校团委精心组建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队伍,以实际行动助力精准扶贫,服务乡村振兴战略,让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 40 年中所取得的新成就新面貌的生动实践中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。
  2018年 7月,我校理论普及宣讲团、教育关爱服务团、国情社情服务团及文化艺术服务团等 24 支队伍 460 余名志愿者奔赴省内外各个贫困地区,克服山区交通不便、食宿简陋和天气炎热等困难,以政策普及宣讲、国情社情考察、教育帮扶关爱、文化艺术服务、生态环保实践为内容,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服务,助力乡村文化振兴。
  发挥师范特色,情暖留守儿童“今年我校继续发挥师范办学特色,扩大活动影响,‘三下乡’ 总计开设 90 个班级,招收学生 2600余人。实践团针对乡村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,结合孩子们的兴趣爱好,将基础课程与特色课程相融合。”校团委学生办公室主任熊婷婷如是介绍。
  在湘西永顺县老司城村,有三分之二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,他们和自己的爷爷奶奶生活,他们渴望父母的关爱。7月 6日,我校赴湘西永顺县老司城村艺术服务团在老司城小学开始暑期“三下乡”实践活动。虽只短短半个月,但是志愿者们很用心很关爱这些孩子。对于孩子来说,志愿者们也是关爱他们的亲人。
  “我们实践团在石牛乡中心小学开设大中小 3个班级,招收 123名学生。志愿者们发挥师范专业优势,结合自身特长,为孩子们带来音乐、美术、朗诵等特色课程,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,努力为石牛乡留守儿童平淡的假期增添一缕温暖与色彩。”石牛乡实践团队员冯子旭如是告诉记者。此外,实践团还开设了“红色课堂”,讲述校友毛泽东求学的故事;志愿者两度拜访抗美援朝老兵和老党员,弘扬红色文化。围绕乡村文化建设,志愿者还在石牛乡长丰村活动中心教当地村民跳广场舞。
  针对留守儿童比例高达 60% 的石牛乡,实践团开展了“点对点,一帮二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:1名志愿者对应 2名留守儿童,建立留守儿童信息档案。常规课程之外,1名志愿者联系 2名留守儿童,通过开展“手拉手”团体游戏、“肩并肩”美术课堂、“心贴心”教育班会以及日常的课业辅导,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、爱好、心理以及家庭情况,真正做到走近孩子、关心孩子、改变孩子,让关爱永不掉线。
  据悉,此次“三下乡”活动中,音乐舞蹈学院继续肩负“送艺下乡,艺术支教”的使命,将音乐与舞蹈散播到偏远的湘西地区,用心相伴,关爱留守儿童;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以科技制作为主进行授课,让留守儿童掌握各类防溺水、防雷电、防煤气中毒、防拐骗的安全知识;守望支教社赴张家界市慈利县社会实践团则给学生带去各种特色课,丰富暑假生活,培养孩子们各方面的兴趣,并在孩子们小小的心灵里种下梦想的种子,陪着他们一起放飞梦想。围绕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,各个实践团还开展了留守儿童美育夏令营等相关活动,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脱贫,筑梦留守儿童。
 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,助力脱贫谋发展“同学们有看过皮影戏吗?在我们宁乡就有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—— —传统皮影戏。在过去还没有电影、电视的年代,皮影戏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……”在我校赴宁乡市夏铎铺镇长龙新村国情社情观察团的课堂上,支教老师正在课堂上开展皮影戏课程教学。此外,支教老师彭乐还给学生讲述了关于皮影戏历史起源的传说—— —汉武帝与李夫人的故事,大家听得十分入迷。
  带队老师张明介绍说,“皮影戏课是我们一个系列课堂的缩影。我们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和学生实际,以 ‘传统文化课程先行,艺术综合课程并进’ 为宗旨,以 ‘文化传承,艺术熏陶’ 为主要手段,开展为期 15 天的 ‘传承皮影戏传统文化,创新时代谋发展’ 的 ‘三下乡’ 社会实践课程,旨在通过开设特色课堂来挖掘传统文化,传承中华文化,培养农村儿童的文化自信,让当地孩子因地制宜地学习和继承当地传统文化,助力文化脱贫。”
  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“三下乡”文化艺术服务团今年再次缘聚井字镇花桥学校。该团以“传承国粹扬国学,创新时代谋发展”为主题,以“文化传承,艺术熏陶”为手段,紧密联系当地“耕读天下,富厚日新”的文化底蕴,围绕“传承文化,助力脱贫”目标展开“两会两展三行四访”8项特色活动。活动持续 15天,通过特色课程教学、实地调研、汇演活动等方式以提高当地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、促进文化自信与精准扶贫工作开展,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“智”“志”并扶,力促当地人民全面脱贫奋进小康。特色成人课堂进乡村,培育家庭教育新观念“7月 15日晚 7点,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的一年级教室迎来了一群 ‘特殊’ 的学生。这些学生有的三十出头,有的两鬓斑白。这些 ‘学生’ 其实是新航向 · 梦之队暑期班学生的家长,而这些家长集合的原因是新航向·梦之队开展的成人
课堂。”该队负责人王伦介绍道。
  我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 18 人组成的“新时代 E 路行”教育帮扶关爱团将成人课堂带入乡村。据授课教师易青山介绍,成人课堂由家长自愿报名参加,课程开设 5天,教学内容着力于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影响、未成年人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解析,通过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,促使乡村家长转变“孩子的教育靠学校”的落后教育观念、改善与孩子的沟通方式,促使其与学校、社会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。每天课程结束,总有不少家长向老师请教自己教育子女遇到的问题,授课老师也耐心解答,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。
  带队老师叶晶表示,成人课堂是此次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系列特色主题活动之一。成人课堂以改善乡村学生家庭教育环境为出发点,通过案例分析、课堂讨论等方式,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,改变其落后教育观念与方式,从而推进农村家庭教育发展,使乡村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里健康、快乐地成长。
  追寻红色基因,传承革命精神在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“半条被子”故事发生地旧址,帮扶关爱团新航向 · 梦之队有幸拜访了“半条被子”主人公徐解秀老人的后人。“当年红军长征时期,3名女红军借宿我奶奶家中,临走时,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我奶奶。奶奶说,什么是共产党?共产党就是自己仅有一条被子,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。”徐解秀老人的孙子朱小红回忆道。
  在朱小红的带领下,队员们来到了“半条被子”故事发生地旧址, 拜访了徐解秀的二儿子朱中雄。虽然时间已过去了 80多年,但当年徐解秀与 3位红军用过的床仍然保留着。在与朱中雄的交谈过程中,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精神。
  如今,“半条被子”已成一种情怀、一种精神,它是党心民心军心相连的重要阐释和重要见证。了解这段红色历史后,队员们纷纷表示,一定要根据自己所学专业,结合小学教育师范特色,加强自身建设,致力于乡村教育,继续发扬“半条被子”精神,传递好“半条被子”的温暖,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。
  据了解,在扶贫调研过程中,各实践团与当地村委会紧密联系,走访红色景区,探寻村落深处的时代记忆。志愿者们探访村中革命老兵,重温红色记忆;拜访当地老党员与扶贫专干,领悟“螺丝钉”精神;专访民间艺人,领会“匠人精神”。与此同时,各实践团还紧跟时代潮流,以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,传播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
  定点关怀守望,村风民风新变今年,是我校赴宁乡市夏铎铺镇长龙新村国情社情观察团定点支教的第 6年。“从 2013年起,每年参与 ‘三下乡’ 活动的成员有一半以上是公费师范生。让公费师范生们铭记献身基础教育的初心,坚定做大山里的 ‘拓荒人’ 的信念,也是 ‘三下乡’ 社会实践的重要使命。”赴宁乡市夏铎铺镇长龙新村国情社情观察团顾问、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林光明介绍说。
  “6年来的定点支教,给村风民风带来了很多新的改变。小孩看电视的少了,捧起课外书籍的多了;村民打牌赌博的少了,自发学习唱歌跳舞的多了。”长龙新村廖书记竖起大拇指如是评价了这 6年来支教老师们给他们带来的变化。
  据悉,我校“三下乡”特色活动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,人民网、中国青年网、中国大学生在线以及各地方网站等省级以上媒体对之先后报道达 230余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