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逐青春, 不断圆梦

—— —教育科学学院省级优秀毕业生何萌专访

期次:第134期    作者:本报记者 徐小凡 鄢紫红   查看:71




  “香腮染赤,靥笑春桃。着红裳,绾高髻,颦颦而来。”
  言笑晏晏的何萌如约而至。何萌,女,中共党员,我校教育科学学院 2014级科学教育 665班学生,曾任教科院宿管部部长、班级班长,国家奖学金、校级奖学金获得者,先后被评为“三好学生”“优秀学生干部”“优秀团员”“优秀团干部”。她成绩优秀、敢于拼搏,积极参与各类竞技活动,先后荣获第 4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展示活动特等奖、2015年教科院“舌战群儒”辩论赛一等奖、2015年教科院“师恩似海,百年树人”演讲比赛二等奖等近 10项奖项。
  重拾自信,助力成长
生活本如浩渺的大海,有涨潮的欣慰,也有落潮的无奈。在准备“2015年第 4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展示活动”竞赛的过程中,何萌第一次感到迷茫与害怕,她向记者坦言道:“这次比赛,我是唯一一个进入到决赛的大二初招生,由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不足,我显得有点儿势单力薄,曾经的自信荡然无存,整日恍惚的我产生了放弃的念头。但庆幸的是,我身边有一群优秀的小伙伴,她们对我无条件的信任,是我重拾自信的最大动力。”在朋友的热情鼓励和师长的耐心指点下,何萌荣获了本次竞赛的特等奖。此后,在学校举办的各类竞赛及颁奖典礼上总能看到她的风姿靓影。现在的何萌,自信从容、典雅大方,而当年那个迷惘犹豫、踌躇怯懦的女孩儿也早已不复再见。
  访学交流,坚定梦想
大三期间,何萌决定再次突破自己,报名参加“赴香港访学”交流活动。这一次的访学活动,让她亲身体验到了何为现代教育、何为教育的力量,从而引发了她对小学教育的思考。访学结束后,她开始整理自己的心得,发现内地和香港的小学教育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。“香港的教学理念是 ‘终身学习,全面发展’,他们的课程丰富多元,与当今信息时代紧密结合,将电子设备引进课堂,也就是现在所谓的‘I pad’ 教学。学生不止拘泥于课堂,他们的课程有一半都是在课外进行,与大自然亲密接触。一个老师几乎承担了一个班级各科的教学,这也就意味着香港对于小学教师的知识储备量的要求之高。老师上课的内容不局限于课本知识,他们更注重知识的拓展与思维的开发。与之相比,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,但我并没有挫败感,我本就带着一颗悉心求教之心而来,既然有差距,那就尽力去弥补。”何萌客观全面地分析了自身的不足,更加坚定了要成为一名优秀教育者的目标。她表示,自己一定会脚踏实地、扎实刻苦地去学习,将自身所学运用到将来的教学之中,为家乡孩子送去希望,帮助他们走出大山,去追寻属于自己的蓝天。“这,便是我的教育梦。”
  沉静省思,孜孜以求
大学 6 年,何萌一直坚信“走过的路总会留下足迹,付出的汗水总会收获硕果”。图书馆靠窗的座位是何萌最喜欢的一处幽静之地。每当情绪低落、内心浮躁之时,打开书本、细闻墨香、品评文字是她缓解情绪的灵丹妙药。“我看书时,不喜欢被人打扰,因为我会生气的。”何萌认真诚恳地说,“我会完全沉浸于书本的世界,你若强行把我拉回现实,我想,任谁也不会开心的。”从这不难看出她是一个专注的人,只要认定一件事情,就会将心沉淀于其中,投入百分百的精力去完成。“静下心来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,现在的大学生都太过于浮躁,常常会忘记自己的任务与责任。”为了不让自己的大学生活留下遗憾,何萌每天都会问自己:“今天,你读书了吗?”一张张红色的证书,是对她日复一日孜孜不倦的证明和回报。
  满载荣誉的她散发出沉稳的气质,这一切都得益于经验的累积。相比结果,努力的过程对于何萌来说更为重要。每一次比赛过后,她都会静下心来回顾自己的心路历程,反思自省,回看所踏的每一步,汲取留下的点滴收获。“不要急迫,不要贪心,成功得慢慢来。”谈及最喜欢的书时,她毫不犹豫地说,“最爱龙应台的 《亲爱的安德烈》,‘不必急于成长,每个阶段定下每个阶段的目标’,在我盲目自信或急于求成之时,这句话一次又一次地提醒着我!”
  采访结束时,她说:“我以前总羡慕别人丰富多彩的生活,殊不知自己的人生要自己去开创,不去追逐,你将永远不会拥有。求学一师六年,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尊重与包容,学会了如何淡然平静地生活。毕业之后,我仍会马不停碲地去学习和钻研,认真专注地完成每一件事情,去追逐我想要的生活。捧着赤诚之心而来,不带半根杂草而去。”